中国有3亿多患者,你真的了解鼻炎吗?鼻炎,是由病毒、细菌、过敏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鼻炎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01
急性鼻炎,即通常所说的“感冒”、“伤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季更为常见。
一、急性鼻炎的病因
1、病毒感染
是诱发急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毒为鼻病毒(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其次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2、全身因素
当我们受凉、过分劳累、缺乏维生素或吸烟饮酒过度时,机体的免疫力会随之下降。此时病毒会破坏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通过呼吸道传染而侵入人体,从而诱发急性鼻炎。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免疫力相较于成人要低,体内缺乏致病病毒的相关抗体,因此更易患病,而且病情也相对更重。
3、其他因素
比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息肉等,均可引发此病。
二、急性鼻炎的症状
1、前驱期
持续1-2天。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干燥、有灼热感,部分患者畏寒,全身不适。
2、卡他期
持续2-7天,期间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说话有鼻音,同时全身症状更为明显,比如发热头痛、鼻前庭红肿、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3、恢复期
患者全身症状减轻,流清涕减少,逐渐转为粘液脓性,若无其他并发症,一般7-10天后痊愈。
三、急性鼻炎的治疗
主要遵循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原则。
1、口服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选择有:
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2.中成药:以疏风解表驱邪为主,如苍耳子、辛夷、白芷等。
3.抗病毒药物:一般在发病早期使用。
4.抗菌药物:合并感染或有可疑并发症时,应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
1.针灸或穴位按摩:可减轻患者鼻塞症状。
2.选择减充血剂喷鼻: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腔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3、鼻腔冲洗
可使用浓度3%、温度37℃左右的生理盐水,每日冲洗鼻腔1-2次。
02
慢性鼻炎,指的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迁延不愈,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且在间歇期内亦不能恢复正常。
一、慢性鼻炎的病因
1、全身因素
1.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C缺乏时,可导致鼻黏膜肥厚、腺体退化;
2.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慢性心肝肾疾病等,均可造成鼻腔黏膜长期处于瘀血或反射性充血状态;
3.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鼻黏膜水肿;
4.过度劳累或长期饮酒,可导致鼻黏膜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2、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鼻黏膜因长期不能恢复正常而逐渐进展为慢性鼻炎;
2.鼻黏膜长期受到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如鼻腔及鼻窦的慢性炎症等)。
3.鼻腔狭窄、鼻中隔偏曲等可影响鼻腔的通气功能,致使病原体容易局部存留,从而导致炎症反复发生;
4.鼻腔用药不当或受全身用药的影响,如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可引起鼻黏膜舒缩功能障碍。
3、职业和环境因素
比如长期吸入粉尘、有害化学物质、刺激性气体或处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均可能引起慢性鼻炎的发生。
二、慢性鼻炎的症状
主要有:头昏、头痛、鼻塞、鼻前庭红肿、干裂,流黏液性鼻涕或脓涕,咽干咽痛、说话有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等。
三、慢性鼻炎的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可考虑黏液促排剂和中成药,若炎症较为严重并伴有分泌物倒流,建议口服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局部治疗
1.选择减充血剂喷鼻: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腔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只有在慢性鼻炎伴急性感染时使用,治疗时间不宜超过7天)。
2.选择局部糖皮质激素喷鼻剂:是目前治疗鼻黏膜炎症的一线药物,可发挥强大的抗炎功能。
3.用淡盐水冲洗鼻腔或通过按摩来缓解鼻塞症状。
3、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段有:下鼻甲切除术、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腺样体手术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并伴有严重鼻塞症状的患者。
包河分院: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包河大道交口惠风府前广场A座1楼
滨湖分院:合肥市徽州大道与锦绣大道交口要素大市场A区1层
天鹅湖分院:潜山路与花亭湖路交叉口东100米(合肥洲际酒店北门东侧)
庐阳分院:阜阳北路与涡阳路交叉口东南100米
高新分院:高新区望江西路与浮山路交口西220米
体检咨询电话:0551-63839212